繪本分享:葉王捏廟尪仔

行走街頭,時常被某處繚繞而來的線香氣味喚醒溫暖記憶,讓我想到一個,總能讓人感覺平靜的地方。生在台灣的我們,日常風景裡應該都存在這座神秘而堂皇的建築,當人們需要神明的保佑與心靈的慰藉,便會走向這個地方。 

 

「是『廟』!」孩子們很快猜到了今天的主題。 

 

接著他們熱烈分享自己曾經注意過的廟宇裝飾: 

柱上盤旋著帥氣的龍、屋脊上繽紛人偶、或門口生動的石獅…… 

看來,大家對於廟宇裝飾都有各自的深刻印象呢! 

 

這天,我們一起讀了繪本《葉王捏廟尪仔》,這是一個關於台灣交趾陶祖師爺 #葉麟趾 的故事,小時候沉迷捏土尪仔、讓媽媽擔心不好好放牛的男孩阿獅,遇到了什麼機緣、經過怎麼樣的學習與成長,最後變成盛名遠播的 #交趾陶 大師呢? 

 

故事背景發生在距今一百多年前的嘉義,原本擔心距離現在的孩子似乎有些遙遠,但閱讀時能從男孩阿獅的眼睛去認識這門古老又新奇的技藝,也帶著一點奇幻、一點幽默與轉折情節,大家都讀得很投入呢! 

 

最後,我也和孩子們分享暑假去 #台南美術館 參觀的 #宮廟藝術展,想讓孩子們感受傳統與創新碰撞時候的燦爛花火。這些創作者在守護老故事的同時,也不斷去吸收與創造新的東西。就像《曹操掉下去了》、《爺們不是好兄弟》等繪本,也都融合傳統文化與鮮活語言,用故事盛裝屬於台灣的文化記憶,有機會再來和大家分享! 

 

「身為一個小學生,你們可以做的, 

就是好好把聆聽與閱讀這些故事的機會。」 

 

課堂的最後,我對孩子們說。 

希望每次與不同故事的相遇,都能為他們點亮對世界的好奇與愛。 

而喜閱樹,也永遠樂意當那個讓孩子看見更多風景的存在? 

#葉王捏廟尪仔 

#青林國際出版

【 2020.10.04 】 


教室裡的魔法:慢慢等一朵花開

文/喜閱樹專任教師  陳冠穎老師 

 

女孩走進教室的時候,常常拿著一杯手搖飲料。我猜想,可能是媽媽為願意來上課的她準備的小禮物吧!因為,看得出來,她真的不太喜歡上課。課堂上的她,像進到市場一般討價還價: 

 

「老師,我可以只寫這題嗎?」 

 

潔白學習單上,她用力刻下交雜注音與國字的答案,常常只是簡短的詞句。 

 

教室裡總有幾個這樣的孩子,他們沒有辦法專注讀完整篇文章,也沒有辦法從文章中找出精確的答案。於是,這樣的「沒有辦法」在心裡形成挫折感,挫折感讓他們表現出看似「不配合」的行為。此時,老師若輕易為他們貼上負面標籤,孩子可能因此產生這樣的想法: 

 

「反正我就是不會。」 

 

當然,有時候,我也會感受到耐心似乎被磨得愈來愈薄,但還是要深深呼吸,提醒自己,不能急,不能要求花園裡不同種類的花,開在同一個季節。閱讀與理解,本來就是件需要練習好多次的事情呀!於是,如果這次做不到,那麼我們先把重點畫下來,一頁又一頁唸過,一字又一字刻下,一次又一次討論,注意老師提醒什麼是「精確而完整的答案」,每一次都比上次多努力一些,不斷迎接挑戰(或失敗),才能找出自己可以改進的方向。 

 

然後,慢慢地,他們開始習慣這樣的課堂練習,開始熟悉老師設計提問時的思考路徑,也開始能在沒有老師在旁引導的狀態下,找到答案,完整表述,一題一題慢慢前進。 

 

就像這個女孩。 

 

現在的她,會在大家一起唸讀故事時,用好聽的聲音清晰而流暢地讀出句子,也常在大家都唸過時,自願朗讀多出的段落。後來書寫學習單時,我也不再需要花上許多時間和她一起讀題目、找答案,她可以自己面對學習任務,完成一整張學習單,只在需要的時候舉手,等待老師過去幫忙。 

 

新學期的第一堂課結束後,我向女孩媽媽肯定她的表現。 

媽媽笑著說:「可能是因為剛開學吧!」 

願意好好面對嶄新而漫長的新學年,這也是多麼不容易的事。那代表,她感受到自己可以透過練習表現得更好,我相信,她也因此知道,只要每次都願意付出努力,便能持續在過程中感受到自己的成長。 

 

這就是教室裡的魔法,不需要陽光與肥料,只要老師在正確的引導之外,也願意付出陪伴、支持和等待,並讓孩子真心相信自己做得到。每一朵花,都因此能在自己的季節裡綻放。女孩可能還是不太喜歡上課,但我會記得捕捉她每次完成學習任務時眼裡的光,在她偶爾疲倦煩躁的時候,讓她知道,只要願意相信與付出,她永遠能成為更好的自己。 

 

秋天才正開始,期待接下來的每堂閱讀與理解課,繼續和更多孩子們一起接受故事與知識的灌溉,透過閱讀理解能力的訓練,一步步建構良好學習力! 

【 2020.09.11 】


自我介紹最珍貴的過程,在開口之前

當新學年漫長而華麗地迤邐開展,即將在第一堂課上與可能陌生的老師與同學相遇,通常也將迎來一件大部分學生們又怕又不愛的事: 

沒錯,各位觀眾,讓我們掌聲歡迎──自、我、介、紹。 


新一季的閱讀與寫作課上,我也把自我介紹放在第一堂課,當然會安排孩子們輪流上台進行發表,進行口語表達練習。但我最期待讓他們經歷的,其實是開口之前的過程。 

談到自我介紹,課堂、社團、營隊……回顧我的求學過程,經歷次數肯定有十次以上,但留下來的只有尷尬吐出姓名、星座、興趣等等無趣資訊,再花半堂課時間一邊聽同學說出同樣扁平的個人簡介,一邊享受放空時光的記憶。 


因為沒有人教過我們怎麼「介紹自己」,所以大家都變成3D的個人檔案頁,以至於我對自我介紹留下如此無趣的印象。然而,真誠而精彩的自我介紹,能幫助團體中的人們在短時間內對你留下明確而深刻的印象,舉凡升學、求職、聯誼(?)等等場合都需要這樣的能力,可以說是一種成本雖低,但也能好好發揮自身價值的自我行銷手法。 


不過,面對十歲出頭的孩子們,我並不急著把這些冠冕堂皇的好處丟到他們面前,要他們認認真真學習這件事。我想要做的,是和他們一起練習,說說自己的故事。 


提到「故事」,便下意識望向為我帶來許多教學靈感的萬用經典──歐陽立中老師的《故事學》,歐陽老師以簡明而輕快的文字,提供許多精彩又實用的「說故事」技巧。書中被擺在一起的「姓名法」、「夢想法」、「類比法」與「熱情法」,都是在述說自己故事時很不錯的切入點,那麼,要怎麼運用這些小技巧,說一個關於自己的故事呢? 


我決定從一張白紙開始。 先在紙的中央畫下「我」(參考以前學校教過的孩子幫我畫的可愛畫像), 接著以心智圖的方式開始聯想:什麼樣的詞彙、物品可以代表我這個人? 我這個人的熱情又如何可以從我的夢想與日常來呈現呢? 畫完這張心智圖,我才發現自己已經準備好上這堂課了。 



我的名字叫陳冠穎,請大家想像一下,

有一棵沉(陳)默的樹,

她敞開心胸接受自然萬物的灌(冠)溉,

希望長成能用陰影(穎)為需要的人遮蔽陽光的大樹,

那就是我,陳冠穎。 


除了安靜存在但希望能為世界帶來正面影響的樹以外,

如果我是一本書,我覺得自己很像繪本,

文字簡單、容易親近,也充滿深刻情感;如

果是車,我是小火車,

可能平常都待在離人群遠遠的高山上,

但當有人來到我面前,

我也非常願意陪伴人們一起去看美麗的風景。 


我的夢想,正是想透過簡單、易親近而深刻的方式,

陪伴孩子看見美好風景,

於是,我想成為一個用文學與教育,影響孩子們的老師。 


為了完成這個夢想,我時常閱讀各種不同種類的書籍、電影、議題等等, 

也利用時間參加各種教師研習,

並開始努力維持寫作的習慣,

就是希望能不斷充實自我,

讓自己變得更好,

為學生開拓更寬廣的視野。 


所以我才會出現在這裡──喜閱樹,

對你們來說,這或許只是一間教室,

但對我而言,它也是一個讓我發揮熱忱、實踐夢想的地方。 


我是冠冠老師,歡迎你們來到喜閱樹!以「冠冠老師」的故事作為開頭的這堂課,就是要帶著孩子進行「關於我」的聯想練習,繪製成個人的心智圖,在過程中發掘並呈現自己獨一無二的故事。緊湊而燒腦的一關關聯想練習中,孩子們早就忘記課堂剛開始,感覺今天「疑似」要自我介紹的痛苦啦…… 


因為時間因素,最後我讓他們從心智圖中挑選一個部分即可,寫下完整的介紹文句。 



沉默內斂的小築對自己沒什麼自信,但他常能寫出充滿詩意的句子,就像這深深觸動我的姓名故事: 

「我的履歷表上面寫著我是一個負面的人,但是大家都說我快樂得像一朵花。」 


成熟而有禮的小允,明亮雙眼裡偶爾升起薄霧,他把自己比作深深夜裏獨站枝頭的貓頭鷹: 

「我覺得我像貓頭鷹,因為我常常很孤獨,朋友也不多。不過,在班上功課算不錯。」 


酷酷的少女小煦,中文寫作沒有非常流利,但充滿自信地分享自己的熱情與夢想:「我從小時候就很愛英文,尤其因為我是美國人。我喜愛他們的文化、音樂、藝術,我希望把英文練到快要像美國同齡小孩一樣的等級。而且,我曾去那裡讀書,所以就加倍的愛上它們。」 


雖然只是簡單的句子,但我真的好喜歡讀孩子們的字呀。然後,我會用喜歡的粉紅色原子筆,寫下對他們的肯定、鼓勵與建議。每次,書寫回饋的我,都是一個充滿好奇與期待的讀者。這次,我這個幸福的讀者,讀見每個孩子對自己的定義及想像,多希望他們能一直小心維護這些純粹剔透,屬於他們自己的小故事。 


以「故事」為包裝,在將各種詞彙、動物與「我」連接起來的練習中,更具體地思考,自己是一個什麼樣的人?而針對「熱情」進行從發散至收斂的思考後,進一步將熱情、夢想與努力結合時間軸線,則讓孩子們有回望經歷、遠望未來的機會。因此我認為,練習書寫「自我介紹」最珍貴的,其實是在開口之前的構思過程。 


短短兩小時,我希望他們能感受到,這是一次輕巧而愉快的自我探索。自我介紹不再只是把自己裝進星座、生肖、喜好等框架,僅僅宣讀基本資訊的形式活動,而可以有意識地探索「我」迄今經歷的每一步,說一個只有我們能為自己說的故事。 


【 2020.09.10 】 


一個愛打電動的孩子,對於打電動的想法是……

文|喜閱樹專任閱讀老師 陳冠穎老師 


「打電動的壞處就是我會打得太認真,聽不到外界的聲音,我就是這樣子才被沒收電動的。但被沒收一定不是只有這個原因,我媽一定是還覺得我可能會近視之類的吧!」 

一個進教室後總習慣先拿出手機玩遊戲的男孩, 

回想自己打電動被罵,還被沒收遊戲機的經驗, 

開始試著思考,媽媽當時可能真正在乎的事情。 


這堂課一如往常,從一個問題出發: 

「打電動時,你希望你的家長控管還是不管你?」 

問題一拋出,台下孩子們露出「那還用說?」的表情, 

齊聲大喊:「不──管──我──!」 


我又拋出另一個問題: 

「如果你是父母,會不會讓你的孩子打電動?為什麼?」 

有的人眼神遲疑了一下,很快又露出神秘微笑:「當然會!」 


我們這個班級,很少有這麼意見相同的時候呢。 


正好這次的課程,就是要來「挑戰」一下大家原本習慣的思考角度, 

透過隨機抽籤,讓命運來決定,今天你是「支持派」還是「反對派」。 


關於「打電動」這件事啊,通常是這樣的: 

爸媽不懂孩子的沉迷,孩子不懂爸媽的禁止。 

但是,在引發爭吵、形成對立以前,或許該先好好討論, 

「打電動」這件事,到底有哪些好處和壞處? 


於是兩派人馬各自合作, 

閱讀多份資料並統整其中的重要觀點, 

經過分享,大家都能讀到不同觀點的相關資訊, 

再一起討論,有哪些作法可以平衡這些好處與壞處? 

透過這樣的思考練習,回到一開始提出的問題: 


「如果你是父母,會不會讓你的孩子打電動?」 

每個人心裡開始有自己的答案, 

也能說出自己這麼想的原因了。 


一開始提到的那個男孩, 

整理資料中所提到電動的優缺點,寫進自己的文章, 

並在最後提出自己的想法: 

「只要打電動的時間不要太長,也不要太過著迷,就可以平衡好處和壞處了。」 


這看起來或許並不是多麼深刻的觀點, 

但對於不愛寫作的他來說, 

寫成一篇文字順暢、結構完整的議論文, 

已經是一次成功的練習。 

而我想,這堂課後,他會明白所有事物皆具備多元面向, 

可能,他也會逐漸開始思考, 

關於那些他喜歡但被大人禁止的事,其實可以如何進行平衡?



【 2020.06.0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