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佈時間 | 2020-06-17 11:44:00 |
文|喜閱樹專任教師 陳冠穎
一個瀰漫咖啡香氣,結合書店、育兒、教育的複合空間;一間倚著太平洋的夕陽與風,讓人穿越時空的時光旅店;一座自歲月中甦醒,讓人們再次感受電影魔力的老戲院……
某個星期天早晨,幾位老師嘴角帶著微笑,各自寫下他們想開的一間店。
喜閱樹與幾位志同道合的老師、家長們,每個月會有固定的讀寫教育共學聚會。在聚會中,我們必須先於限定時間內寫完一篇命題作文,互相回饋彼此的文章後,再一起思考與討論,我們可以透過什麼方式,將寫作時的思考脈絡,帶回教室,化作一堂讀寫課堂的引導?
那天,我們一起寫的,就是109會考引起高度討論的寫作題目──〈我想開一家這樣的店〉。我們發現,大家都從這間店的「畫面」開始寫起,帶領讀者以第一人稱的角度,透過不同感官的描摹,體會寫作者所設計的夢想空間。而每一間店的模樣,都反映了寫作者心內的想望。
討論中途,有老師問,如果想拿到高分,會不會必須寫到「大我」?而梁老師給出回應說,閱卷老師想看見的,應是一份真誠的心。最重要的,是孩子能夠以自己的生命經驗出發,明確描摹這間店的樣貌與概念,並寫出「為什麼」和「怎麼做」。因此,這個題目的寫作重點,在於「#意義」和「#畫面」。
若將這個主題帶進喜閱樹的閱讀與寫作課堂中,我們將先拋出幾個溫馨的繪本與小說作品,用 #故事的力量,激發孩子產生感受,接著以開放式的提問引導孩子思考:「如果有機會想開一間店,那會是一間什麼樣的店?」相信在自在而開放的分享中,會迸出許多有趣的想法!
當然,一定也有孩子心想:「我就是不想開店呀!」那正好,在那天的讀寫教師共學中,也有老師遇到這樣的問題,而她後來轉換一種思考模式,試著問自己:「我有沒有喜歡的店?那是間什麼樣的店?我為什麼喜歡?」於是,一點也不想開店的她,最後決定復興家附近那間,承載她許多青春回憶,卻打烊已久的老戲院。當時,另一位家長夥伴寫的文章中,則由家人的需求來出發,開設一間帶來幸福的手工皂專賣店。
於是,我們也想到可以引導「不想開店」的孩子思考:
「日常生活中有沒有哪些需求?這樣的需求可以如何被解決?」
只要引導孩子 #連結閱讀素材與生活經驗,從自己 #有感的記憶點 下手,通常都能夠順利構思出寫作主題。當腦中有了明確畫面後,我們會用思考練習題來幫助孩子掌握寫作重點。
首先,我們鼓勵孩子以圖畫呈現這間他想要開設的店,讓孩子更細節地去思考這間店的 #畫面,包含店鋪座落的地點、外觀、陳設與內裝,這樣的練習能幫助孩子在後來寫作時,更容易寫出文字中的畫面感。
而在 #意義 的部分,可以引導孩子去思考:
「這家店有什麼特殊之處?你為何想開它?」
「這家店能給予他人什麼?又能給予你自己什麼?」
在進行思考練習時,我們鼓勵孩子先以簡潔文字寫出最核心的想法,接下來在同學分享與老師即時回饋的過程中,可以再去思考如何將這些想法擴充為文章中的段落,而這樣的思考練習,也幫助孩子在正式寫作時,更能聚焦於寫作重點。心裡有了畫面,掌握了寫作重點,也藉思考練習題而建立文章架構?
最後,我們期待的是,孩子能以他自己的文字完整呈現,這間他夢想中的店。喜閱樹的閱讀與寫作課中,希望能保留每個孩子獨特的文字,透過各種閱讀素材與互動討論,引發感受、刺激思考,也藉由小遊戲來「復健」孩子的#觀察力 #感受力 #反思力 #創意聯想力,最後幫助孩子養成文字表達的能力。
【 2020.06.17 】
Category | 讀寫教育 、其他 、焦點文章 |
發佈時間 | 2020-03-17 12:21:00 |
文|喜閱樹負責人 梁虹瑩老師
「老師,我的孩子閱讀能力不是很好,也不是很愛看書,我在家能怎麼幫助他?」
這也是我在喜閱樹常會被問到的問題,而這個問題其實有一個很簡單的解方,就是:
這個方法尤其試用於國小一年級生。
孩子們慢慢長大,識字之後,不再需要我們逐字念故事給他們聽,因此小一小二的孩子有一個重要的閱讀目標是:開始自行閱讀書籍,養成自主閱讀的習慣。可是這個目標有幾個難關:
1. 孩子對閱讀沒有興趣,他們喜歡聽故事,但不喜歡自行閱讀
2. 孩子對閱讀沒有耐性也沒有習慣,看了一下就想把書放下
3. 自行閱讀文字對很多孩子來說是困難的,因此他們會很不喜歡自己看書
這幾乎是絕大多數孩子會遇到的問題,我當老師這麼久,遇到那種天生就愛看書的孩子幾乎是寥寥可數,然後這種孩子基本上在學習上的表現也都不會太差,為何會這樣?
很簡單,因為絕大多數天生愛看書的孩子閱讀理解能力都好,所以他們自然喜歡做這件事,因為讀書對他們來說有收穫又有樂趣。而閱讀理解能力好代表學習力也好,所以我們就常有愛讀書的孩子容易成為學霸的既定印象。但反過來說,這種孩子絕對不是多數,絕大多數孩子的閱讀習慣需要 #刻意培養。所以,
1. 幫孩子建構一個有書的環境
2. 每天安排特定的閱讀時間
3. 最好能和孩子一起進行親子共讀
這些都能刻意養出孩子的閱讀習慣。除此之外,對於小一小二的孩子還有一件重要的事,那就是
尤其對於唸讀速度慢,識字比較不多的孩子,這樣的練習格外重要。
在我們過去的閱讀與表達課上,曾有一個小二的孩子在剛開始讀繪本時,讀的速度不快,彷彿認每個字對他而言都很吃力。請想想,如果孩子的閱讀識字能力是如此,他要應付學校的功課和考題是何等的困難,因此,提升孩子的閱讀識字能力是必要的。
而在那個學期的閱讀表達課中,我就讓這個孩子每堂課都會有負責念讀繪本的機會,念了一學期下來,孩子念讀的速度、識字和表達的能力都有大幅的進步,這樣的進步連媽媽都感受得到。這讓我確定了讓孩子「唸讀」出來是很重要的一件事。
在「唸讀」的過程中,我們主要期待能達成下面的閱讀目標:
1. 識字、記字形
2. 看了一個字,會讀它的音
3. 訓練閱讀耐性,讓孩子閱讀時不會習慣跳字
前述兩者是小一小二語文學習的重要目標,透過唸讀可以讓腦袋對於「字」的形音義處理速度加快,這就是所謂「閱讀能力」中的基本盤。第三點則是直接訓練孩子良好的閱讀習慣。因此這三點都是培養孩子閱讀習慣的重要基礎,而這些基礎,透過「唸讀」就可以一起訓練。
而唸讀還有一個很重要的好處是:
我們可以直接知道孩子的識字、閱讀、學習狀況,透過孩子「讀出來」就知道了,而孩子不會讀的字,我們就直接告訴他,讓他學習。所以唸讀是協助識字非常重要的方式。
至於要唸讀什麼呢?很多家長也許會想讓孩子念讀課文。可是我想請大家注意一件事:
要讓孩子養成閱讀習慣還有一個重要因素,就是要讓孩子覺得閱讀是 #有趣的!所以請讓孩子們讀點故事吧!這樣他比較會為了想知道故事的劇情而願意去「閱讀」,而你只是陪他一起完成這件事而已。因此 #繪本 絕對是最好的一個媒介。
一日一繪本,孩子閱讀能力比較好就挑字多的繪本讀,閱讀能力比較不好就挑字少的讀。繪本不見得要買,就帶孩子養成上圖書館借書的習慣。如果孩子真的很沒有信心,你一句他一句地陪他完成唸讀也行;如果孩子真的不太喜歡做這件事,給獎勵或給他更多鼓勵也是需要的。
總之,多數孩子的閱讀習慣需要家長刻意培養,若真能培養起來,對孩子學習上的好處在未來都會一一顯現。在未來素養導向的學習上,沒有閱讀習慣、閱讀理解能力不佳的孩子都可能成為學習上的弱勢,所以請家長們提早培養
就能幫孩子打下良好的閱讀基礎喔!! 請家長們有興趣就一起來試試看吧!!
【 2020.03.17 】
Category | 讀寫教育 、閱讀與表達 |
發佈時間 | 2019-09-30 12:51:00 |
文|喜閱樹負責人 梁虹瑩老師
昨天的【閱讀與寫作初階班】教到最後兩種句型—假設句、條件句。我們花了一點時間帶孩子稍稍思考及辨別這兩種句型的差異,最後進行創作。
然而在昨天的課程中,句型的創作卻不是重點。課程最後十分鐘,我寫了三句話在黑板上:
1. 如果你再說謊,就不會有人相信你了。
2. 只有好好讀書,才能考出好成績。/ 只有好好讀書,才能有好工作。
我先問同學們,這三句話是什麼句型。孩子們很快回答出:「第一句是假設句,第二、三句是條件句。」
我說:「很好,但這不是重點。重點是,請你們思考:這三句話是真的嗎?」
我們從第一句看起,請孩子思考第一句話的真實性。開始有孩子說:「不一定啊!有人就算一直說謊,還是有人願意相信他。」我說:「沒錯!你說得很好。甚至有很多人是不願接受殘酷的真相,會覺得:你騙我吧~~~~拜託你騙我,我不想知道事實的真相,我不要聽!!因為真相有時是很傷人的。所以這句話不一定是真的。」
「但是說謊跟信任度有沒有關係?」我繼續問。
孩子們說:「有。說的謊越多別人會越不信任你。」
「很好,那這句話可以怎麼修改比較正確?」
這時有孩子舉手說:「把後面改成:如果你再說謊,別人對你的信任就會減少。」
我說:「很好,那如果我們改成這樣,你們覺得這句話是不是真的?」
孩子們紛紛點頭,說:「是。」
再帶著孩子們看第二種句型,孩子們紛紛提出意見:
「有些人就是比較聰明,回去隨便看一看就可以考到好成績啊!」
「嗯,好好讀書又不一定能夠考高分。」
「好好讀書跟找好工作又不一定有關係,有些工作又不是看你會不會讀書。」
「嗯,你們的想法都很好喔!所以最後,老師要告訴你們一件最重要的事情就是:很多語言或文字都不一定是真實的,它們有時會騙人。句型中有三種句型請你看到要特別注意,其中兩種就是這兩句:『假設句』和『條件句』。這兩種句型很特別,它們可以不依事實說話,比較主觀,許多話都是推想,所以請你聽到這兩句話時,都要特別思考:這句話是真的嗎?這個假設和所對應的結果對嗎?這個條件和結果有關係嗎?這才是今天這堂課教到最後最重要的一件事。」
「所以,請小心文字語言,或者謹慎使用。當我們要使用這種句型時,也請盡量敘述得精確,讓自己除了敘事順暢之外,裡頭的內容也是合宜的,知道嗎?」
過去在改作文時,常常看見孩子所用的句法不一定有錯,但如果句子所承載的內容本身有問題,就會不知從何改起。所以我常在想,我們能不能多帶孩子思考,並且探究文字語言的精確性?我們能不能在教學的過程中,去訓練孩子一種「思辨」的態度?
我在想,或許寫作從來就不是重點。寫作不過是一種思考的呈現,所以重點或許是:我的思考、我的感覺。而這些東西沒有絕對的正確,它永遠是可以被討論和修改的。我所思考的是:我們能不能去建立這樣閱讀、思考與創作的過程,培養孩子如此的習慣?
其實至今,我也還不確定我們能做到幾分。喜閱樹這些年來課程很實驗性質 (即使成果都是很不錯的),就某種程度來說,它比較像是我個人在教育現場中無法實踐的理想,因此想透過喜閱樹這個獨立的教育推廣單位來實踐一種課程的可能性。然而我們的確在不停研發各種新式的教學方式及學習模式,並且希望能夠有機會被推廣和看見。
說實在話,我很清楚自己並不想教作文。或許是因為我覺得我從來就沒有足夠的「技法」可以教,也或許因為我覺得如果沒有足夠的想法,那個「寫」,究竟是要寫什麼?
然而寫作的確是在閱讀之後重新詮釋、整合並讓想法現形的一種好形式,所以寫作的可貴之處,或許就在於它代表著那是我們一種思考的歷程,而這個思考的歷程也未必會有絕對的是非對錯,它都是可以再辯證或被修正的。這個練習過程,或許才是我想開「閱讀與寫作」課真正的用意。
你真正的想法是什麼?你能好好表達你自己真實的想法嗎?你能持續和人繼續思考、對話和討論嗎?這是我們「閱讀與寫作課」的課程重點。
如果能,我只想帶孩子練習,說內心真實的話。
【 2019.09.30 】
Category | 讀寫教育 、閱讀與寫作初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