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佈時間 | 2021-03-21 12:35:00 |
文|喜閱樹專任閱讀與寫作教師 陳冠穎
課堂上,我們正讀到〈孵雞蛋的小老鼠〉這個故事。孩子們發表完各自天馬行空的劇情猜測後,我好奇詢問他們,知道一顆雞蛋通常需要多久的時間才能孵出小雞嗎?
有個孩子曾經在學校課程體驗了孵蛋過程,立刻侃侃而談分享他的經驗。
聽著聽著,另一位孩子突然興奮大喊:
「《科學實驗王》有講!就在細胞分裂那集!」
下課後,她立刻跑去書櫃拿出那本漫畫,開開心心地再次回味。
我不禁在心底默默讚嘆這系列漫畫不僅讓孩子流連忘返,
(每次下課後,常常聽到這樣的親子對話:
「好啦,我們回家囉~」
「等我看完這集嘛!」)
而且,還能讓孩子把從漫畫中閱讀到的事物,與真實生活中的學習進行連結,真是太強大了……而這,不也算得上是一種「 #閱讀素養 」的展現嗎?
家長常常擔心,孩子只喜歡看漫畫,到底該怎麼辦?
而且,像是《尋寶記》、《科學實驗王》等系列,孩子通常都只咻咻翻閱漫畫劇情,跳過其中的知識講述部分,這樣真的「有用」嗎?
或許我們應該先思考,希望孩子與「閱讀」建立什麼樣的關係?
是將閱讀當作一項興趣,一種技能,還是一份任務呢?
用心的家長們出於關愛及期盼,都希望孩子能盡快主動閱讀文字為主,內容優美、有深度的書籍。然而,每個孩子都正運行著屬於自己的節奏,我們能做的就是嘗試任何可能途徑來引導;同時,身為大人的我們,對於「閱讀」的想像,也應隨著數位世代多媒體的百花齊放,變得更加寬廣多元。
在喜閱樹,我們不急著要求孩子變成一個喜歡閱讀的人,但希望他們能在學習深入閱讀及理解的方式後,將「閱讀」作為自己認識世界、解決問題的工具。當然,我們都曾在閱讀中感受到世界的寬廣與美麗,也希望能和孩子分享這份美好,因此,在每個階段的課程中,都悉心準備了豐富、多元,且真心想與孩子共讀的閱讀文本,期待孩子也能從中挖掘到一些樂趣。
當孩子從課堂中的一個故事、一段影片,或者書櫃裡的一本漫畫,發現他有興趣的主題,請先不吝肯定他的勇於探索。接著,如果能擁有家長的陪伴和引導,一起逛逛書店、圖書館、甚至電影院……,一起閱讀更多相關文本,互相分享與討論,先增加孩子對於閱讀的動機,再慢慢鼓勵他繼續發展出均衡的閱讀能量。
相信在家長抱持開放心態,陪伴孩子將閱讀灌注生活的同行途中,孩子會發現,自己開始慢慢對閱讀產生興趣。或許那不一定與我們想像中的畫面全然相符,但他將從自己的閱讀中,與一個嶄新世界相遇,以我們可能未曾嘗試過的路徑,產生屬於他的學習。
而我們可以做的,就是以身教代替言教,和孩子一起透過書本、影像或更多事物閱讀世界,給予適度的肯定、鼓勵及指引,一起期待並享受與孩子分享彼此發現的樂趣吧!:)
【 2021.03.21 】
Category | 讀寫教育 、閱讀與理解 |
發佈時間 | 2021-03-07 12:36:00 |
文|喜閱樹專任閱讀與寫作教師 陳冠穎
在雨水豐沛的春日,孩子們的笑語聲點亮嶄新教室,2021春季班就這麼正式開始了。下課時,一個初次體驗課程的孩子,當家長問道這堂課好玩嗎?清脆回應:「好玩!」
這不是第一次聽見孩子們評論,這是堂「好玩」的課。是不是有人會充滿疑惑,什麼?真的嗎?一堂主要在讀文章、寫學習單的課,居然能讓平均而言算不上「熱愛閱讀」的孩子覺得好玩!
一堂「好玩」的課,到底該長什麼模樣?
初初站上講台的那幾年,這件事情也困擾了我一陣子。那時,身為「國文老師」的我花上許多時間思考,要設計什麼樣的課程,才能讓國中生覺得國文課是有趣的?畢竟自己算不上多有趣的人,只能努力嘗試各種花俏的活動設計與獎勵機制。
後來,再從閱讀、研習、實作中累積更多經驗,並來到喜閱樹慢慢學習體會的過程中,我終於明白,課程的「有趣」或許不如我原先想像得那麼狹隘。
在喜閱樹的閱讀與理解課堂上,我們引導孩子進入多元文本,每個人用自己的聲音一起完成閱讀,並在老師陪伴、同儕合作中,一字一句完成學習單,藉此深入了解文本,學會讀出其中重點,慢慢累積自己的閱讀理解能力;也透過發表和討論,聽見其他人如何完整表述,聽見整間教室豐富而開放的思考。
是的,在這堂課上,我們只是深入閱讀,練習說出彼此想法,給予彼此傾聽與回應。原來,這已經是珍貴的事情。後來,我總是告訴他們,學習從來不是件輕鬆愉快的事,但我們可以一起,在逐步練習的過程中,感受到自己的真實學習,以及慢慢累積出來的一些什麼,那從此都會成為屬於自己的能量。
在反覆練習的學習過程中,確實動腦,踏實學習,獲得成就感,也感受到自己的成長。我想,這也就是孩子們會覺得閱讀理解課好玩的原因吧!
___________________
想讓孩子把握奠定閱讀理解能力最佳時機的3-6年級期間嗎?
藉由 #故事閱讀 #生活知識 #圖像閱讀 #心智繪圖 等豐富多元文本,
透過「結構性的文本分析」和「有效提問」的教學方式,
讓孩子在看書時能抓出文章重點、分析文章結構,
從而有效吸收文章裡的知識,建構良好學習力的閱讀理解課請見:
閱讀與理解(適合3-6年級,週六下午/晚上)
#閱讀素養 #閱讀理解 #思考 #表達 #學習力 #喜閱樹 #閱讀與理解 #2021春季班
【 2021.03.07 】
Category | 讀寫教育 、閱讀與理解 |
發佈時間 | 2020-12-25 12:34:00 |
文|喜閱樹負責人 梁虹瑩老師
「得天下英才而教之」是身為一個老師的喜悅......這件事是真的嗎?在我當老師的第一天起,我就開始思考且質疑這件事,我心裡老是在想:如果是英才,真的有那麼需要我教嗎?如果英才真的表現得很好,那到底是老師厲害,還是英才自己本身厲害?
然而無論如何,我在學校時,眼光總放在那些學習更弱勢的孩子身上。看著他們在學習上苦苦掙扎,心裡總想再多給他們一些。至於那些英才們......就算我沒有花太大的心思力氣在他們身上,僅是一般課程的教授,他們也多能表現不錯吧!但學習弱勢的孩子們就不一樣了,當他們感受到他們不是被放棄的那群,他們是依舊被老師關注的那群,即使一點點的進步,也能讓他們對學習不放棄。
我總關注著這樣的孩子,也渴望能找到更有效的方式解決他們的學習問題,使他們無論成績如何,都能保持自己在學習上的希望,不放棄學習。後來,喜閱樹進來了不少個這樣的孩子。他們在長期的訓練下緩慢前進。
一般的學生在我們的課程下進步速度都不太慢,一學期就可以有明顯成效。而凡是進步速度較為緩慢的,幾乎後面都被一一鑑定出有學習障礙。但是因為跟著喜閱樹的課程久了,孩子們倒也習慣了勤勤懇懇的學習態度,繼續在自己弱勢的部分慢慢補強,持續成長,學習自信心上倒也沒有低人一等。這就是我所期待能給予孩子的。
很多老師們會誤以為我們這裡的學生都特別優秀、特別好教,但其實很多被送來喜閱樹的孩子們都是有某些閱讀和寫作方面的困難,需要被補強的。然而在我們的課程底下,我們的確能感受到孩子飛快或緩慢的進步。重點是,在一次一次的課程底下,他們也看到自己的成長,許多孩子對自我的學習認知從「我不行」變成「我可以」,甚至是「原來我也可以這麼棒!」這才是在喜閱樹教書最愉快的一件事。
我們不做體制內的課程學習,在很多時候,或許抬不出光鮮亮麗的榜單或成績,但孩子們每次在學習單或作文紙上扎扎實實的努力和進步,以及逐漸嶄露的學習自信心,就是我們最好的成績,也是支持我們繼續努力的原動力。
喜閱樹的學生光譜很兩極,在進階班有非常優秀的學生,在閱讀理解班也有幾個學習障礙的學生。但我們慢慢可以看見,一般的學生,可以在我們的課程中朝「優秀」這個方向前進;而學習困難的孩子,也能將其能力補足到「一般」,而不會因學習上的困難進而放棄學習。
許多信任我們的家長將孩子交給我們,期待孩子們在我們的課程裡慢慢前進。而我們也期待孩子能在這一堂堂的課程中,漸漸成長,真正得到能帶著走、一輩子用得上的思考習慣和閱讀、寫作、學習能力。
【 2020.12.25 】
Category | 讀寫教育 、閱讀與理解 |
發佈時間 | 2020-11-06 12:32:00 |
文|喜閱樹負責人 梁虹瑩老師
現在的書量這麼多,怎麼看?
這對我來說其實不太是個問題,因為我從小就不是個會海量看書的人。我雖然有閱讀的習慣,但對文字量太多的書沒耐性 (所以不喜歡看金庸那種看半天還看不完的書...),所以我只希望挑一些自己覺得有意思的書,「精緻地看」。
「精緻地看」對我來說是種從小就有的習慣,可是當時不懂那種功效,長大後才發現這種妙用。
所謂「精緻地看」,是對於每一本書我都會深入地去想。一本好書能藏許多深刻的寓意在其中,別人可能只能看到一二,我卻老能想到二三四五六,而且廣泛地連結到我的生活中或是與不同知識相串聯,形成一個知識的網絡,因此形成我好像有看過「很多書」的假象。
其實並沒有。
簡單來說,我只是慣於「深入思考」,將所讀的東西深入自己的人生或這個世界。後來聽說,這個叫做「閱讀素養」,也就是108課綱中整個國文科的核心精神。
我不是個會海量閱讀的人,只是那無礙於我成為一個有閱讀素養的人,因為最終,我相信我們所有的閱讀行為只是要讓自己的人生可以更好,所以不用強調讀得多,卻要訓練孩子們讀得深,好好思考的能力。
最近開始進學校和老師們推廣「素養導向的讀寫教學」,基本上大多以單篇文章為主。就如同學校的課文一樣,一篇一篇,但精細地帶領孩子閱讀和思考,照樣能把孩子的閱讀理解能力培養起來,進而擴充到其他形式的閱讀。
而且我們的閱讀課不只有國文課習慣的抒情和敘事文,更加入許多生活說明文和科普文類的閱讀練習。除此之外,還有孩子們最喜歡的影像閱讀,讓孩子們可以練習各種文類的閱讀能力,應付學業也應付生活所需!
不只閱讀,更要會思考,讀得懂、讀得深,才是更符合新時代的閱讀力!
【 2020.11.06 】
Category | 讀寫教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