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佈時間 | 2021-03-25 10:32:00 |
文|喜閱樹專任閱讀老師 李謙
即使對於成年人而言,放下對於完美的執念仍舊是很困難的事。
喜歡與身邊的人攀比,對於成就遠不及身邊的人而感到焦慮,對於在面對難關時反應不夠周到而自責。我們永遠不夠完美,不用等身邊的人來斥責自己,內心那個完美小監工早已提起鞭子在內心中鞭笞了自己千百遍。
這週的閱讀與表達課,我們參與了一場鉛筆和橡皮擦的精采大戰。這本書非常適合親子共讀,是由馬克思.阿馬托創作的繪本作品—《完美》。
對於橡皮擦來說,只有保持紙張的潔白無瑕,才是完美的最高標準。因此無論鉛筆畫了什麼,橡皮擦都竭盡所能地把汙跡、線條給擦得一乾二淨,橡皮擦也為此深深自豪。然而有一天,鉛筆畫出了更多的鉛筆大軍,他們製造出一個塗滿黑色鉛筆痕的世界。橡皮擦孤軍奮戰,再也沒有足夠的能力維持絕對的「完美」了。
橡皮擦在黑暗中看見自己頹唐的印子,突然想到了新的作畫方法。他擦出了太陽、月亮、火箭,還有各式各樣的星球,在自己的小宇宙中恣意的玩耍遊樂。當再次回到一片潔白無暇的世界時,感受到了寂寞,心中的標準有了鬆動。於是最後他喚回了鉛筆,兩個文具一同愉快地玩耍作畫,重新詮釋了完美的意義。
在課堂中,孩子們腦力激盪,思考了他們心中的完美大人有何標準。有趣的是,每個人的答案不只差異性很大,還會互相衝突。有些人認為完美大人要有長頭髮,有些人不要;有些人認為沒有刺青才是完美的,有些人覺得完美大人就是要有刺青。
如果我們相信每個人都是獨一無二的個體,那為什麼完美的標準只有一種呢?完美的標準會永遠一致嗎?這個時代環境變化的速度很快,多數事情無法皆在掌控。雖然在這樣的世界裡,人們還是會有與世推移的想像跟標準,但完美並非只有一種樣態,學習在無法盡如己意之際,仍能保有自己,寬容他人,看見不完美中的完美,或許才是防止自己原地踏步的良方。
《完美》乍看是可愛的文具大戰,細想卻充滿了寓意。
許多人以為繪本是小朋友專屬,但優秀的繪本卻是大人小孩讀來不盡相同,各有所感。
【 2021.03.25 】
Category | 教案分享 、閱讀與表達 |
發佈時間 | 2021-03-18 10:30:00 |
文|喜閱樹專任閱讀老師 李謙
延續上次的四季顏色聯想主題,這週閱讀的是雷歐・里歐尼文的經典繪本《自己的顏色》。
在正式進入故事前,我們先做了個顏色聯想力挑戰。投影片上會出現各種不同的顏色,孩子要說出這個顏色給他的「感覺」。其實這是有點困難的事,小學一二年級學生的抽象思考能力多數尚未發展完全,很難直接從顏色聯想到感覺,因此回答的內容以聯想物為主,例如綠色會聯想到草地、黃色會聯想到花朵等等。
要引導孩子回答「感覺」,我們得先搭個橋。
「藍色會讓你有什麼感覺?」
「天空」
「那你看到藍色的天空會有什麼感覺呢?」
「輕鬆」
「那藍色會帶給你輕鬆的感覺嗎?」
「會」
「所以藍色讓你有輕鬆的感覺」
如此引導,就能藉由腦海浮現的聯想物,完成從顏色到感覺的二次轉換。
這次的學習單是要寫一首心情小詩。孩子得先選擇一位觀察對象,可以是自己、家人、朋友;小詩則需要包含兩個要素,一個是事件,另一個是事件發生時觀察對象的顏色。有了課前暖身練習,寫學習單時就相當進入狀況,每個孩子都能順利寫出一首小詩。
原本想只挑個一首放上來,但因為每個作品都有相當出彩之處,實在無法捨棄任何一首,因此全數刊登出來,大家可以閱讀作品,試著感受每個人獨特的思考方式。
1.
姐姐玩玩具的時候是藍色的
姐姐刷牙的時候是綠色的
姐姐睡覺的時候是黃色的
2.
ㄆㄥˊㄕㄨㄞˋ被老師罰寫的時候是紅色的
ㄆㄥˊㄕㄨㄞˋ跑步得第一的時候是黃色的
ㄆㄥˊㄕㄨㄞˋ玩鬼抓人的時候是彩色的
備註:根據作者本人的說法,ㄆㄥˊㄕㄨㄞˋ是他班上的同學。
3.
媽媽在我打破玻璃的時候,會變成紅色的
媽媽在我睡著的時候,會變成白色的
媽媽在我看電視的時候,會變成咖啡色的
4.
媽媽在我打破花盆的時候是紅色的
媽媽對我很溫柔的時候是粉色的
媽媽忙的時候是綠色的
5.
我在玩遊戲時心情是黃色的
生氣的時候我的心情是紅色的
傷心的時候我的心情是藍色的
【 2021.03.18 】
Category | 教案分享 、閱讀與表達 、焦點文章 |
發佈時間 | 2021-03-16 14:15:00 |
我非常喜歡,那個字從唇齒間流洩的形狀。
是輕輕的風帶來柔柔撫觸,
也是柔軟又寬容的羽翼,
好像可以承載世界上每一片美麗風景,
翻飛舞動,在經過耳邊時候,低聲吟唱……
ㄕ──
──詩。
當我說,這堂課我們要寫「詩」,有人唉聲歎氣,有人沉默以對,但我知道,這不代表他們全然抗拒這件事情,只要看得深一些,目光穿透外在反應,能發現那些眼神深處微微閃爍的緊張。
我微微笑,告訴他們:「我沒有辦法教你們寫詩。」
在疑惑回聲中,身為老師的我繼續說,真的不打算教他們寫詩──畢竟,於我而言,新詩從來是一個抓不住的幻夢呀。我欣羨詩人排列文字,埋藏意象,盛放存在於夢境中的美麗詩句。他們好像明白另外一種魔幻的規則,指尖綻射熱流,發明新鮮語言,為世界萬物重新命名。
我不會寫詩。然而,詩是一種如此自在的文體,
透過閱讀,透過引導,我想讓他們感受到文字能擁有的各種形狀。
正好,在最近如願購入的《寫出全文才有用!王淑芬的讀寫課》中,讀見淑芬老師分享了一個有趣的讀寫小練習,讓孩子閱讀一篇短文,並從中圈選關鍵詞,再拼湊組合成一首詩。
我給了他們兩個圈選關鍵詞的指引:
1. 優美/特別/有趣的詞
2. 能傳達文本主題
我選擇了故事/寫景/報導/說明不同類型的短文,讓他們自由選擇自己有感的文本,並對他們說,這樣的練習,就像在玩樂高積木,文字可以被組合成任何形狀,沒有標準答案。於是,課堂一開始對寫詩抱持緊張心情的孩子們,都逐漸放鬆下來。
一個孩子選擇了我書寫公園小風景的短文,將細碎文字化作葉片般小巧可愛的風景:
葉片散落,是秋天的顏色
樹,將陽光變成細小的光亮
寧靜時光在城市公園裡
繁忙焦慮與我再無關係
一個孩子挑中了我從《中學生報》426期節選的報導。和其他同學相比,他在進行練習時有點卡。
「可以不用都用裡面的詞嗎?」
「好呀!你可以自己調動或加入新的詞。」
給予空間,讓他加入自己想像的畫面,於是,讓原本平鋪直敘的報導短文,成為讓人驚嘆的冒險旅程:
一天早晨
天空有個亮點
後有一條彩帶
他是一台火箭毅力號
降落在火星古代湖泊
探索湖泊
鑽探生命
發現生命
後半段課堂,我則參考葛琦霞老師的《作文引力:葛琦霞的新腦洞大開寫作課》,帶領孩子以「有時候」為主題進行聯想,並閱讀台灣創作者阿力金吉兒的繪本《有時候》請他們口頭描述看見的畫面,感受文本中的色彩/聲音/動態……,如何構成畫面。再透過我自己寫的小小詩作,引導他們運用重複句型,完成一首主題明確,能具體呈現畫面感的詩。
/蔡同學
〈醫院〉
有時候是生命的起點
有時候是人生的終點
有時候是歡樂的開始
有時候是失去的降臨
不加修飾的簡潔文字,短短四句寫出醫院的希望與哀愁,使我閱讀當下立刻升起了雞皮疙瘩。
/呂同學
有時候,上歷史課的時候
眼睛就會自己默默閉上
有時候,上體育課的時候
就有人默默偷走薪水
有時候,上音樂課要唱歌的時候
我默默對嘴唱歌
有時候,上理化課的時候
老師講他的課文
我默默看自己的東西
我好喜歡這孩子用「默默」串起四個極為立體的畫面,真實反映了他在課堂中的種種無奈。
/林同學
有時候
我不明白
老師隨意罵人的意義
有時候
老師都說成績不重要
考不好又罵成績太爛
有時候
老師會為了一件小事就懲罰我們
有時候
老師是為了我們好而懲罰我們
當他發現,在這間教室裡,自己可以盡情以文字宣洩情緒。漸漸地,我發現他不僅能開始更誠實表達感受,並且在這首作品中,他不再流於單純發洩,只是寫出自己的觀察,反而更能讓讀者產生共感。
/歐同學
天上有台飛機
裡面有著不同的人
有的人心裡充滿夢想
有的人要去實現夢想
大家都有一個夢想
不管是人
是動物
是植物
一定都有一個夢想
我們都要珍惜夢想
下筆前,他問,那可不可以不要用重複句型?嗯,有什麼不可以?在沒有限制的課堂中,筆下流暢綻放的文句,能感受到他腦中有許多繽紛想像與畫面,化作這首輕快而充滿希望的作品,讀來令人心情開闊。
「謝謝你寫下它。」我在回饋文字中這麼寫道。
還記得孩子們一開始對「寫詩」的猶豫嗎?
而最終,每個孩子產出的作品裡,我都看見了令人驚豔的微光。
有的人文字充滿畫面,有的人寫下誠實的心,有的人擅長添加想像,
每一個人,握著筆的時候,都能寫出只有他能寫出的東西,表達心裡的想像與感受,以一首詩將自己安放。
一首詩的形狀,就是書寫者心的形狀。
接下來的課程裡,我想繼續讓他們放心、勇敢、認真寫,而我也將繼續捕捉他們字裡的光亮,陪伴他們將之打磨成為用文字好好表達自我的力量。
【 2021.03.16 】
Category | 教案分享 、閱讀與寫作初階 |
發佈時間 | 2021-03-14 14:10:00 |
文|喜閱樹專任閱讀與寫作教師 陳冠穎
新一季初階寫作班的開端,我們並不從「寫作」開始。
我和孩子們分享了一個小小的故事。
一位女歌手曾唱著這樣的歌詞:「這是整個世紀最淒涼的青春……」。
十幾年前的台北信義區街頭,少女包包中隨身聽小窗裡碟片轉動不止,她聽著崇拜的女歌手在耳機裡唱著,因為一通媽媽打來的電話而不能親臨演唱會,在回家的公車上,眼中下起如同青春一般暴烈而無助的雨。
那是十四歲的我。
和台下的他們一樣,開始伸展靈魂觸角,透過遊戲、音樂、影視等等娛樂來認識世界的更多面貌。我們開始有更多想要做的事情,想擁有的事物。
──但是,在許多需求仍需父母來協助完成的這個年紀,卻也是最常因為被父母拒絕,因而在心中吶喊:「他們都不懂啦!」、「他們很難溝通啦!」的年紀。
到底怎麼樣和父母好好溝通?
讓父母能以自己真正需要的模式來對待自己?
說服他們協助完成、或者允許自己想做的事情呢?
這堂課,我們透過「如何說服父母帶你去迪士尼?」的有趣演講影片,以及《未來兒童》中李儀婷老師【對話練習簿】專欄的閱讀與討論,發現「態度」、「同理心」與「溝通目標」的重要性。最後,孩子們分別以自己希望能說服父母的事情為主題,先試著以父母角度分析他們可能答應或拒絕這件事情的原因,最後再依據課堂學習討論出來的溝通技巧,寫下和父母溝通的說法。
這堂「沒寫作文」的寫作課,從孩子們最後的成果中,能看見他們態度理性具邏輯,能清楚分辨自己的「想要」跟「需要」,以「需要」的角度來說明理由,也從父母角度設想被拒絕的原因,針對原因提出說服的說法。
雖然,這只是一次「紙上談兵」的練習,但若教育者願意為孩子提供一個探討生活中真實問題的機會,那他們就有可能感受到學習與生活的實際連結。或許,下次有了和父母溝通的需求,他們會記得提醒自己,純粹發洩情緒、試圖改變對方,永遠不是最好的方法。
而這也是我們的閱讀與寫作課,選擇從「溝通與表達」出發的原因。
在這個主題的課程中,我們從孩子的生活情境取材,除了讓他們學習如何清晰表達自我,與人妥善溝通;也能藉口語表達練習,學習運用適切詞語,完整說明自己的思考角度。
而這樣的能力,就像在寫作時,無論面對任何題目,都要先想想讀者是誰?並嘗試各種途徑來達成和讀者溝通的目的。
【 2021.03.14 】
Category | 教案分享 、閱讀與寫作初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