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佈時間 | | 2021-03-14 14:10:00 |
文|喜閱樹專任閱讀與寫作教師 陳冠穎
新一季初階寫作班的開端,我們並不從「寫作」開始。
我和孩子們分享了一個小小的故事。
一位女歌手曾唱著這樣的歌詞:「這是整個世紀最淒涼的青春……」。
十幾年前的台北信義區街頭,少女包包中隨身聽小窗裡碟片轉動不止,她聽著崇拜的女歌手在耳機裡唱著,因為一通媽媽打來的電話而不能親臨演唱會,在回家的公車上,眼中下起如同青春一般暴烈而無助的雨。
那是十四歲的我。
和台下的他們一樣,開始伸展靈魂觸角,透過遊戲、音樂、影視等等娛樂來認識世界的更多面貌。我們開始有更多想要做的事情,想擁有的事物。
──但是,在許多需求仍需父母來協助完成的這個年紀,卻也是最常因為被父母拒絕,因而在心中吶喊:「他們都不懂啦!」、「他們很難溝通啦!」的年紀。
到底怎麼樣和父母好好溝通?
讓父母能以自己真正需要的模式來對待自己?
說服他們協助完成、或者允許自己想做的事情呢?
這堂課,我們透過「如何說服父母帶你去迪士尼?」的有趣演講影片,以及《未來兒童》中李儀婷老師【對話練習簿】專欄的閱讀與討論,發現「態度」、「同理心」與「溝通目標」的重要性。最後,孩子們分別以自己希望能說服父母的事情為主題,先試著以父母角度分析他們可能答應或拒絕這件事情的原因,最後再依據課堂學習討論出來的溝通技巧,寫下和父母溝通的說法。
這堂「沒寫作文」的寫作課,從孩子們最後的成果中,能看見他們態度理性具邏輯,能清楚分辨自己的「想要」跟「需要」,以「需要」的角度來說明理由,也從父母角度設想被拒絕的原因,針對原因提出說服的說法。
雖然,這只是一次「紙上談兵」的練習,但若教育者願意為孩子提供一個探討生活中真實問題的機會,那他們就有可能感受到學習與生活的實際連結。或許,下次有了和父母溝通的需求,他們會記得提醒自己,純粹發洩情緒、試圖改變對方,永遠不是最好的方法。
而這也是我們的閱讀與寫作課,選擇從「溝通與表達」出發的原因。
在這個主題的課程中,我們從孩子的生活情境取材,除了讓他們學習如何清晰表達自我,與人妥善溝通;也能藉口語表達練習,學習運用適切詞語,完整說明自己的思考角度。
而這樣的能力,就像在寫作時,無論面對任何題目,都要先想想讀者是誰?並嘗試各種途徑來達成和讀者溝通的目的。
【 2021.03.14 】
Category | | 教案分享 、 閱讀與寫作初階 |
閱讀與表達:你的四季是什麼顏色? |
用一首詩安放自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