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場。用閱讀與世界對話》

│課程名稱│用閱讀與世界對話(閱讀高階班) 

│課程主題│人物故事:RUBY ON RAILS 發明人─當我變成億萬富翁後 

│撰文│喜閱樹閱讀老師 梁虹瑩 


「請問你的夢想是什麼?」這是我在課堂上對學生提出的第一個問題。 

有些孩子的夢想很切實際,有些則不。但無論如何,「夢想」之所以稱為「夢想」,就代表那是我們所期盼的一種生活。 

只是問題來了:那個「期盼」是真的期盼嗎?那個「夢想」真的是我們的夢想嗎? 

 

「請問你的夢想是什麼?」 


這是我在課堂上對學生提出的第一個問題。 

孩子約莫12~15歲左右,有的說是脫魯,有的說是20歲退休,有一個說是25歲擁有自己的第一台福斯,有一個希望自己能整天耍廢,還有一個說自己別無所求,希望和現在一樣,除了工作之外還能有自己的時間做喜歡的事。 


有些夢想很切實際,有些則不。但無論如何,「夢想」之所以稱為「夢想」,就代表那是我們所期盼的一種生活。 

只是問題來了:那個「期盼」是真的期盼嗎?那個「夢想」真的是我們的夢想嗎? 


這堂課的文本描述一個從小希望能成為百萬富翁的人,後來夢想成真,真的成為百萬(美元)富翁了!靠著自己開發的軟體,他為自己賺到了一輩子不愁吃穿的財富,還買了夢寐以求的豪華跑車。然而「夢想成真」以後,他才發現,那快樂其實並沒有他想像中的那麼快樂,而真正能讓他充滿幸福感的,他的身上早已擁有:對某件事的全心投入和心靈的平靜。因此,最後他引用可可‧香奈兒的名言「生命中最美好的事物都是免費的,第二好的非常、非常昂貴。」來解釋他的心得與發現。 


為了讓孩子能徹底理解本文的意涵,我先請孩子們說說自己的夢想,而那些夢想(要20歲退休、買名車、整天耍廢)也都有個共同的基礎:要有錢。這與本文作者的夢想是相近的。然而文中第一段卻直接點出:當他真的擁有很多財富後,他的內心卻越來越「動搖」。 

「為何動搖了呢?」這是我問孩子的第二個問題。 


自然有人回答出:「因為他發現那不是他真正想要的。」之類的答案。不過我沒跟孩子們說真正的答案,我發下文本,請他們去文本裡找答案。 


為了強化他們的抓重點能力,我請孩子們先自行把文章中的重點劃下來,並且跟他們說:「如果你自己劃的重點,是等一下學習單中的問題或答案,那就代表你抓重點的能力很不錯,可是如果你劃下的重點跟等一下題目完全沒關係,那就代表你抓重點的能力有待加強。」接著,等孩子們閱讀完文本、劃完重點後,我便發下學習單開始讓他們書寫,並請他們針對不會的題目找同組的同學討論。 


學習單除了請大家找到主角小時候的夢想和夢想成真的轉變及其原因外,也找出一些較難的句子請大家解釋。統整討論時,我們根據同學們答案的精確程度進行分組競賽。答案分成:0分、1分、2分,最精確的答案是2分,不夠完整但也有講對一部分的是1分,完全答非所問的是0分。 

例如,對於可可‧香奈兒的「生命中最美好的事物都是免費的,第二好的非常、非常昂貴。」一句的詮釋,就出現了下列幾種解釋: 


  1. 美好是感受,而且每個人都有,昂貴的夢想只有富有的人才可以有。 
  2. 其實生命中最美好的是平凡的,因為平凡能安慰心靈,而你可能早已擁有。第二好的卻是物質上的享受,而且要花很多錢或心力,但是他無法帶給你的心靈滿足。 
  3. 最美好的是心靈上的滿足感,或許是家人、朋友的陪伴,或許是贏了一場球賽,或許是完成了一個程式;而第二好的是物質的享受,是用錢去買幸福,但那並不能真正的使人感到幸福,反而會令人感到空虛。 


以上都是同學們的答案,而答案的完整度的各有不同。同學們在發表時通常也會互相提出評論,尤其對於差距太大的答案,他們就會自己判斷這位同學的答案哪裡不對。有時則由老師提出較為細膩的分析。以上述三個答案為例: 


  1. 什麼叫「昂貴的夢想」?為何「富有的人才可以有」?這句話能解釋後半句嗎? 
  2. 最美好的是「平凡」的嗎?「平凡」真的能安慰心靈嗎?有沒有可能平凡只會使人生厭? 
  3. 而第三個答案,則跟同學說明這個答案可稱之為「完整」的理由。 


至於,如果成為百萬富翁都不能帶給我們真正的快樂,那真正的幸福在哪裡? 

孩子們認為作者最後想傳達的是:不用擔心溫飽後,找出自己人生最美好的究竟是什麼,讓它們參與你的人生,帶給自己真正的幸福。 

而我說:「希望你們也能找到自己人生裡最美好的事物,讓它參與你的人生,讓你得到真正的幸福。」 


【 2018.03.01 】 

返回上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