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佈時間 | | 2021-03-25 10:32:00 |
文|喜閱樹專任閱讀老師 李謙
即使對於成年人而言,放下對於完美的執念仍舊是很困難的事。
喜歡與身邊的人攀比,對於成就遠不及身邊的人而感到焦慮,對於在面對難關時反應不夠周到而自責。我們永遠不夠完美,不用等身邊的人來斥責自己,內心那個完美小監工早已提起鞭子在內心中鞭笞了自己千百遍。
這週的閱讀與表達課,我們參與了一場鉛筆和橡皮擦的精采大戰。這本書非常適合親子共讀,是由馬克思.阿馬托創作的繪本作品—《完美》。
對於橡皮擦來說,只有保持紙張的潔白無瑕,才是完美的最高標準。因此無論鉛筆畫了什麼,橡皮擦都竭盡所能地把汙跡、線條給擦得一乾二淨,橡皮擦也為此深深自豪。然而有一天,鉛筆畫出了更多的鉛筆大軍,他們製造出一個塗滿黑色鉛筆痕的世界。橡皮擦孤軍奮戰,再也沒有足夠的能力維持絕對的「完美」了。
橡皮擦在黑暗中看見自己頹唐的印子,突然想到了新的作畫方法。他擦出了太陽、月亮、火箭,還有各式各樣的星球,在自己的小宇宙中恣意的玩耍遊樂。當再次回到一片潔白無暇的世界時,感受到了寂寞,心中的標準有了鬆動。於是最後他喚回了鉛筆,兩個文具一同愉快地玩耍作畫,重新詮釋了完美的意義。
在課堂中,孩子們腦力激盪,思考了他們心中的完美大人有何標準。有趣的是,每個人的答案不只差異性很大,還會互相衝突。有些人認為完美大人要有長頭髮,有些人不要;有些人認為沒有刺青才是完美的,有些人覺得完美大人就是要有刺青。
如果我們相信每個人都是獨一無二的個體,那為什麼完美的標準只有一種呢?完美的標準會永遠一致嗎?這個時代環境變化的速度很快,多數事情無法皆在掌控。雖然在這樣的世界裡,人們還是會有與世推移的想像跟標準,但完美並非只有一種樣態,學習在無法盡如己意之際,仍能保有自己,寬容他人,看見不完美中的完美,或許才是防止自己原地踏步的良方。
《完美》乍看是可愛的文具大戰,細想卻充滿了寓意。
許多人以為繪本是小朋友專屬,但優秀的繪本卻是大人小孩讀來不盡相同,各有所感。
【 2021.03.25 】
Category | | 教案分享 、 閱讀與表達 |
孩子能從漫畫學到的事,比我們想像中得多! |
我/你是個會寫作的人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