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佈時間 | | 2021-04-16 12:21:00 |
文|喜閱樹閱讀與寫作進階班授課教師 梁虹瑩老師
如序言所說,我們認為「寫作」應是閱讀後理解、歸納、分析、重整的最好方式,因此我們每學期都會有一些較嚴肅或較大的議題會讓孩子進行多文本閱讀,最後再以完整的文章請孩子用自己的話重新論述該事件。而本學期我們選擇國內時事——在台灣的印尼漁工問題為主題。
課程一開始,我們挑選幾個影片讓孩子知道台灣漁業的困境,及在台外籍漁工的處境。再請孩子們閱讀報導者的專題報導〈離岸之前—印尼漁工的台灣夢〉和兩篇文章:〈未解的懸案:一名印尼漁工之死〉和〈台印聯手剝削萬名漁工〉,共同瞭解印尼漁工來台工作的背景和真實處境。
文章發下去時,我請孩子們在文本中尋找這些問題的答案並畫線:
1. 台灣漁業遇到怎樣的狀況,需要從境外輸入漁工?
2. 印尼直葛村裡的男人為何前仆後繼地來到台灣成為漁工?
3. 印尼漁工遇到怎樣的層層剝削?
4. 印尼漁工在台灣漁船上可能遭遇怎樣的處境?(稍好的/不好的)
5. 台灣有誰在為印尼漁工這樣艱難的處境做努力?
6. 讀了印尼漁工的故事,你有何想法和感受?
之後和同學們共同討論上述問題。
孩子們有些問題的答案找得到,有些問題的答案找不太到,但經過最後的共同討論,他們的答案大抵能相互補充,從而對整個事件能拼湊出大致的樣貌。最後,我請孩子們就本日閱讀討論的內容完成一篇文章,請孩子們想想,如果他們要寫出一篇400~500字的文章跟同學介紹在台印尼漁工的現行狀況,他們要怎麼介紹?
寫作文章前,我給孩子這三個方向來思考文章內容:
1. 為什麼台灣會有這麼多印尼漁工?他們為何前仆後繼來台灣?
2. 來台灣可能遇到的狀況?會有哪些不平待遇?
3. 可以如何改善他們遭遇的這些情況?
面對這種較大議題和多文本時,孩子們未必能夠完整地理解消化文本所有內容。但給孩子一個閱讀、思考的方向,也讓孩子透過集體討論能大致了解事件的輪廓,之後在接觸到相關議題時,有一個基礎的背景知識能對這些事件進行理解和消化,就是這類型課程很重要的意義。
回到這類型閱讀與寫作課程的核心,若我們相信寫作是一種很好的學習方式,通過這樣的方式,讓孩子們透過寫作去整理自己的所學並反芻,應已達到本類型課程的學習目的。
在台印尼漁工的困境/國二 陳同學
台灣遠洋漁業有輝煌的紀錄,有全球最多的遠洋漁船,但是撐起這個產業的漁工是一群長期被犧牲的人,台灣漁業的勞動供給缺乏,所得偏低,遠洋漁業是最需要僱員的,因為捕魚生活艱辛勞累,而且薪水較低,所以台灣的人都不想從事這個行業,造成缺工,而政府用低廉的外籍勞力來解決這個問題。
印尼中爪哇的直葛市輸出許多漁工來到台灣工作,他們認為到台灣工作可以賺更多錢去養活家人,可以翻修房子。但他們來到台灣後,受到了不平等的對待,被仲介和船公司層層剝削,進入危險的工作環境,並簽下一張不公平的契約,而一簽下去就是兩年。印尼漁工們不斷的被仲介剝削,仲介會從他們的薪水中抽取許多費用。一開始,他們還要支付辦證件的借款,而且高達三萬元的押金要等到期滿了才能領回,造成他們每個月領到的薪資可能只有幾千元。除此之外,合約裡不平等的條文不知凡幾,而且條文不但苛扣漁工薪資,更有處罰條款。然而,只要簽了合約,時間就是兩年,船東有好有壞,較好的船東可能會發紅利、支助漁工、還有良好的工作與生活環境;而不好的船東可能會少發薪水、工作時間長、甚至虐待漁工。
2015年就有一位印尼漁工因被船長虐待、施暴而死亡,而2013年的特宏興案,就是因為漁工們不堪船長虐待,而殺害船長。現在台灣雖有職業工會和報導媒體在幫助那些遭到不平等對待的漁工,讓他們能受到人性的對待,並享受公平與良好的工作條件 ,(但距離讓眾多漁工能受到合理對待的路程依舊漫長)。這些漁工真的很可憐,他們為了賺錢養家,來到一個陌生的環境工作,卻受到不公平的對待,希望經過了這些事,他們能在台灣生活得更好。
師評:這篇文章從台灣漁業問題談起,說明為何要引入外籍漁工,再說到印尼漁工們懷著台灣夢,來台工作後卻遭到層層剝削的困境,最後再引實例為證,說明印尼漁工在台工作的真實處境和問題。妳在消化完這些文本之後,就其主要內容做了相當合宜而清晰的安排,是篇紮實而優質的文章。唯末段可再加入老師幫妳補充的說明文字,將使文章更精確而流暢。
漁工的悲歌/高一 許同學
漁業,一直以來都是台灣滿重要的產業,年產值四百三十八億元,擁有全球最多的遠洋漁船。但近年來,卻受到了很大的挑戰。一是近海漁獲量的枯竭,二是外籍漁工的剝削問題。
在台灣各大漁港中,時常可見到來自印尼、菲律賓的東南亞移工,在漁船之中穿梭。但人們卻不知道,他們的處境多麼辛苦、艱困,更不知道,一桌豪華的海鮮料理,背後是多少外籍漁工的汗水與血淚。
因為台灣漁業有著極大的斷層,因此船東們便從東南亞進口低廉的勞工。而東南亞的人也為了賺更多的錢,一批一批地進入了一個巨大的陷阱,渾然不覺得進到充滿剝削和虐待的殘酷現實。
首先就先講到漁工的薪水,前幾天就會被各個仲介以各種名義拿走,原本一萬多的錢,可能最後只剩下三千。再來就是不合法的工作條約,仲介常在上船前幾分鐘讓你簽合約,再加上這些漁工教育程度也不高,於是就隨隨便便簽了一張賣身契,裡面充滿一堆不合理的條款。如果不遵守合約,可能被遣返還帶回一身負債。最後講到船東,如果運氣不錯遇到好船東,那也還好;但若不幸遇到不好的船東,不但生活條件不佳,還可能遭到虐待,令不少漁工不堪其果而自殺,而虐待致死的案例也有所聞。但這些事情,政府從來沒重視過。
現在東南亞經濟起飛,那裡的人工作機會也增加不少,如果台灣再不把工作環境改善得更友善、更永續一點,那恐怕不只是漁工的悲歌,可能是漁業的悲歌了。
師評:本文一樣從台灣漁業的榮景和問題談起,再到外籍漁工的困境,行文筆調更加直接犀利。結尾還把東南亞經濟起飛的大時勢觀點引入,強調我們必須將自己的工作環境改得更友善,否則不只是漁工的悲歌,還可能是漁業的悲歌,這樣獨樹一幟的個人觀點,讓本文格局大大不同,值得學習!
Category | | 閱讀與寫作出版品 、 《喜閱》2020第一刊 |
生命反思—「愛」的痛苦與快樂 |
接軌國際—香港「反送中運動」究竟在反什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