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佈時間 | | 2021-04-09 12:38:00 |
文|喜閱樹負責人 梁虹瑩老師
到底是從什麼時候開始覺得自己不會寫呢?
反過來說,一般而言,很少人覺得自己會寫、愛寫。
這件事在某些人身上或許是對的,但放在我身上,絕對是莫名其妙。
我從小愛看書,偶爾會寫日記。那些小學時寫的日記就長大後的自己看來,也還算寫得挺不錯。我喜歡文字,習慣以文字抒發心情,那我怎麼認為自己不會寫?
仔細思考這件事,你不得不說這世界太多暗示,暗示很會寫作的人應該長怎樣。比如說:
1. 文字華美。彷彿由各種修辭組成的文句才是好的句子,不能口語,不能白話,當你想不出那些富麗堂皇(其實裡頭也許多抄寫)的句子時,你就是不會寫。
2. 細膩動人。你要會把一個細微的心情寫成一頁,那所有反覆曲折幽微都要能夠細膩的描摹,那才叫做會寫。反之若是只寫得出一句話來形容,那也稱不上會寫。
3. 題材創新。所寫的東西要是別人意想不到的,沒寫過的,那才是好的題材。第一次寫的都叫好,第二次以上寫的就是老梗,沒人想看。總是能有創新的題材或寫作手法,那才是厲害。否則,就是二流的寫手。
4. 所寫的內容要叫人拍案叫絕或感動人心。結構縝密,引人入勝,情節高潮迭起,令人欲罷不能,或淚如雨下。
以下可能還能列出一些,但我懶得列了。總之,這些都叫做「很會寫」。因為我寫的東西從來不符合上述特色,所以我從不認為自己是個「會寫」的人。
覺得自己不會寫也就不愛寫了,更別說要「教寫作」。我惦惦自己的能力,自覺沒有教寫作的本錢,所以認真教起了閱讀。但「寫作」終究是國語文教育中擺脫不了的一塊,因為需要,還是乖乖回到了「閱讀與寫作」的教學,於是我開始鎮日思考著:
寫作的目的到底是什麼?
我到底要訓練孩子什麼?
我們的寫作課到底要長怎樣?
我算是個會寫作的人嗎?
我真的能教嗎?
幸好我還是個有「閱讀素養」的人,感到困惑就從書裡找答案。
我從《美國讀寫教育改革教我們的六件事》這本書看起,然後一開始就讓我震懾,裡頭寫道:「教寫作的第一件事就是:認識讀者。」
真的是我的天啊,這是我從沒想過的事,但這是我在出來創立喜閱樹後,因為必須寫FB文章後一路都得努力鑽研的事。
我這篇文章到底是寫給誰看的?
到底是誰會看到這篇文章?
我要怎麼寫別人才會想要繼續看下去?
我的讀者們到底關心怎樣的內容?
這是行銷式寫作要思考的一些重要事情,難道,教導孩子們寫作時不需要?
而有趣的是,書中也同時提到,如果孩子認為他們唯一的讀者是「老師」,那他們也很難寫得出好文章。所以在寫作教學中,其實也 #重視成果發表,唯有讓他們知道他們的作品有其他讀者,他們才能更加努力寫出好作品。
再來,書中還提到:在這套讀寫教育系統中,老師要教寫作,他們會要求老師要「自己會寫」,因此在研習之中,他們會直接要求老師們在研習中寫作之外,有些甚至要求老師們要有作品在刊物中發表。
很嚴格吧?但,難道不應該嗎?
我這才想到我一直以來不敢教寫作的原因,因為我覺得自己寫得少,我不確定給我一個題目,要我在寫作之時,我是否能在時間之內寫得好?
倘若我不知道在限時之內,如何快速地分析題目、取材、架構文章並書寫,那我該怎麼「教寫作」?倘若,我不懂當時該有的思維運轉。
那麼,有多少國文老師做得到?那,又有多少國文老師能好好地「教寫作」?
我們會寫嗎?我們愛寫嗎?
會評量的人不見得真的會創作,那,不會創作的人能教嗎?
我知道我必須開始寫。除了找老師組織寫作共學團之外,和老師們一起寫,我也開始練習,將自己的想法一一寫出,直至我形成這種「寫作習慣」。
許多孩子們都跟我說:「我不會寫、不愛寫,我不知道怎麼寫。」的確,我也不會寫、不愛寫,不見得知道該怎麼寫。但我知道,在這幾年來必須寫FB文章的過程中,我的確越磨越熟悉,越來越會寫了。
沒有一種熟悉,不需要千錘百鍊。我們也不用希冀自己一步登天,但能一次一次調整,反覆琢磨,持續修改,讓創作出來的文章越來越滿意就好。那些厲害的作家不見得是因為他們的天份過人,但我相信他們在寫作上的努力絕對是過人。
在《寫作是最好的自我投資》一書第一章的題目是:「會說的人很多,能寫的人太少。」所以會寫作,成為一種莫大的優勢。然而寫作就是個需要千錘百鍊的功,要將腦裡的資訊整合成一篇文章,還要讓人看得懂、喜歡看,絕對包含許多技巧和細節安排。那該如何學會?
說再多都不如開始練習寫。我決定開始自己寫,也帶著孩子開始一起想,一起寫。
【 2020.05.29 】
Category | | 讀寫教育 、 閱讀與寫作 |
閱讀與表達:不完美也可以完美 |
原來寫作需要幫孩子搭建「思考的鷹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