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雄中、雄女學生要拒絕媒體報導放榜新聞?

去年一名學測滿級分,並推甄上台大醫科的高雄女中馮姓學生公開受訪。當時媒體採用「跟雄中學霸談戀愛  美少女從校排400多衝進台大醫」這樣的標題,受訪的馮女認為報導內容讓自己的努力與掙扎不但被抹煞,還造成男友及其家長的困擾。而馮女私人的感情生活,甚至成為網路社群上大肆討論的話題,更對馮女造成二度傷害。 

  為避免再產生下一位「媒體受害者」,再加上長期以來對「放榜神話」的厭倦,和對「以成績論人」的意識型態的抗拒,高雄中學及高雄女中的學生決定聯手抵制放榜新聞,發起「終結放榜新聞:拒絕『成功』模板,停止製造神話」聯署。 

  「終結放榜新聞」活動不僅獲得校方的正面回饋,也得到其他明星高中校長的支持。但也有其他學校的校長認為,媒體有報導的自由,學生的個人意願也需要被尊重,如果校方也非得跟進不可,這對期待被報導的部分學生也是一種干擾。 

  昨天大學學測的成績公佈了,今年媒體上確實少許多了對頂標學生英雄式的宣傳。在此同時,做為家長的我們也來好好地想一想,發起活動的這群孩子們真正想抗拒的是什麼。 

  是部分扭曲受訪者原意的「媒體」,還是每年放榜時對「高分神話」的強化/膜拜?抑或是膚淺地以分數劃分學生階級的社會價值? 

  而當新聞媒體集體讚揚滿級分學生、甚至將學生的故事打造成一種成功學時,對台灣的教育與社會集體意識又有什麼影響? 

  我們或許無法抗拒如海浪般湧上的海量新聞資訊,但我們可以在觀看新聞的同時持續進行思考:思考新聞表象的問題,思考背後深層的原因,思考讓未來往理想更進一步的解方。 

  喜閱樹很高興能看到這群高中的孩子們,在深思之後對「放榜新聞」提出了他們的看法,並以具體行動向社會表達。也希望做為大人的我們,不論讚同與否,都能嘗試去了解孩子們的想法,畢竟,不先去了解彼此的想法,怎麼做更深度的溝通與討論呢? 

___ 

面對眾多媒體,我們在閱讀之中仍有許多思考須進行。該如何觀看、該如何思考我們所接受的這些資訊,應該都是比「接收這些資訊」更重要的事。 

喜閱樹即將推出的「媒體素養一日工作坊」,要帶著孩子們一起來「讀新聞、識媒體」,想一想各種文字背後透露的訊息,讓孩子不只是看新聞,還要看得懂,最後還能針對新聞資訊進行分析、明辨和篩選,讓孩子身在多元紛陳的媒體之中,選出好的材料餵養自己,明白哪些新聞材料其實應當保持距離,成為一個真正具有「媒體素養」之人! 

 

相關新聞連結:https://www.ettoday.net/news/20190224/1385242.htm

【 2019.02.26 】

返回上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