敬,未來

文│喜閱樹負責人  梁虹瑩 

回顧自己的人生,若算現在35歲的話,打我14歲起決定成為老師至現在,我也關注教育超過20年了。而我從大學時代開始打工至今,這一輩子所做的工作,除了意外成為老闆娘,我唯一做過的事就是「教書」,唯一做過的職業就是「老師」。 

我竟在潛意識的引導下,把人生走得這麼專注。 

我極少向人訴說,我看來很年輕,但我累積在教育上的時間和心力其實很長,思考得也比很多人更深入。曾聽一位厲害的教育工作前輩說過:「有些人的思考是具穿透性的。」周五晚上去聽了這位前輩現在在整建的東西,我知道這位就是思考具穿透性的前輩,而我也是。 

那種穿透性除了天賦,也是經由許多累積。有多少人敢在我這個年紀就說自己觀察及思考教育思考了20年?而我又累積起體制內、體制外的教學實務經驗,教過小至5歲,大至18歲的學生,所以各個階段孩子的狀態和需求我大概都知道。那個不是「從書上讀來的」,那個是「從人生體驗來的」,這種實務經驗的累積結合長年的觀察與思考,才成就現在能提出解方的我。 

提出什麼解方?在12年國教推行之際,我曾說過:12年國教的立意是好的,也需要被推行,但實在推行得太急。所有教改的根本在「老師」,老師們必須準備好,課程也必須準備好,12年國教才有成功的可能性,否則依舊上有政策下有對策,讓一切成為新瓶裝舊酒,又再度淪為一場空談,教改又形成另一個四不像的變種。 

沒有任何事是一蹴可幾的,教育改革尤其不是,它應該較為緩慢、被結構性地層次推動。只動了整個大制度根本不夠,因為所有教改的核心就只有兩件事:「老師」和「課程」。這兩件事沒準備好,就會讓一切變成玩假的。 

而我在12年國教推行之際,已經看見這件事。雖然一路至今,我仍舊看到12年國教帶來許多好的改變,不過「老師」和「課程」還沒被準備好也是事實。那種沒準備好是:不動的老師仍不想動,想動的老師仍舊被制度綁手綁腳,或者焦慮不知道該怎麼動。學校的老師們,真的需要更多更多的協助與空間,他們的需求,也需要好好地被看見。 

後來,我走向民間,看到民間因彈性與活力,反而讓許多厲害的老師得到更大的發揮空間,整建出許多非常好的課程。怎麼串聯這些好的民間教學單位?怎麼幫助這些好的教育工作者都能順利活下去?怎麼將這些好的課程模組化,把它們推到更多地方去,甚至進入學校?怎麼讓學校的老師們也能得到建置這些課程的能力,能真正翻轉教育?怎麼讓「以學生學習為核心」這樣的思想得到更多人的認可並努力實踐?這些一切的一切,是我這一年半來思考的重點。其資源也慢慢匯聚,解方也慢慢形成。 

請專心地相信希望就在前方,前方,就會出現希望。 

敬,所有人的2018,所有人的未來。 

#並非改變世界 

#只是讓世界成為它應有的樣子 

#喜閱樹敬祝大家新年快樂 

【 2017.12.31 】

返回上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