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佈時間 | | 2021-04-12 10:32:00 |
文╱喜閱樹閱讀老師 梁虹瑩
很多人以為閱讀的關鍵在「廣泛閱讀」,或者「熱愛閱讀」,不過我回顧自己人生的閱讀經歷,嗯……這兩項特質我好像都沒有。我並不是不喜歡閱讀,但我真的是一個熱愛閱讀的人嗎?我常常覺得我不是。
我曾經跟一個朋友說過,做為一個閱讀教育的推動者,我最特別的地方是:一般提倡閱讀的人都非常「熱愛閱讀」,可是我沒有。我沒有辦法告訴你,我的生命因為閱讀而有了光亮、有了希望、沒有閱讀我會活不下去,我……。跟其他提倡閱讀的人比起來,我簡直不愛閱讀。
那種不愛可能也不是一件壞事,起碼它讓我理解許多人不愛閱讀的心情。
因為家裡沒有特意培養,再加上個人沒有特別喜愛閱讀經典,所以我此生閱讀的經典並不多。少女時代也看看張曼娟或吳淡如裝一下氣質少女,但大部分時間還是抱著言情小說在懷春。高中時代看過最有氣質的小說大概是朱少麟的《燕子》(因為當時很紅),一邊覺得這個小說寫得好棒!一邊其實也看不太懂。
大學時代,因為讀的是中文系,看的書或許再多了一點點(但依舊沒有完整看過任何一本文言文經典),但跟系上同學們比起來,我簡直是胸無點墨了。但有趣的是,沒有人感覺得出來,我讀的書其實並不多,可能連我自己都沒有發覺。
直到有一天,我受到一個刺激,決定跟一個和我非常熟識的朋友表白這個事實。我說:「嗯,說實在的,其實我讀的書蠻少的。」朋友說:「怎麼可能?」我說:「不信你隨便說幾本妳覺得我應該要看過的書,我告訴你我有沒有看過。」
想當然爾,朋友說了幾本有名的文學作品,然後我都跟她說:「沒有,我沒看過。」朋友當時倒抽一口氣,覺得不可思議,她說:「這些書你都沒看過?!」我說:「對啊!為何你以為我看過?」
重點來了,為何我能「招搖撞騙」這麼久?為何我會讓人以為我看過很多書?這個問題我想了很久,花了很長很長時間才慢慢領悟出一件事:
我雖然不特別愛閱讀,但我特別愛思考。
思考讓我不一定要讀得多,但是可以讀得深,可以在文本和文本、文本和生活之間任意連結,變成一個知識體系,或者對文本情意有極深的感知能力。所以我慢慢發現,或許「閱讀」這件事的關鍵不在於讀得多或少,也不在於你有多熱愛,而是在於:你思考得有多深入呢?
【 2017.06.25 】
Category | | 讀寫教育 、 其他 |
設計課程的目的 |
關於那個讀寫障礙的孩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