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味的教學

我們都知道,難吃的食材+很爛的烹飪技術=難以下嚥的食物。這時候大部份人都會不太想吃。如果有人被逼著吃下去,那我們可能會給他一個理由,告訴他:這個很營養,所以你一定要吃。如果這個人夠有自主權,他可能還是會不吃"營養"這一套,不過不夠有自主權的人可能就會痛苦地把它吞下去,但你要他"喜愛"這個食物,我想是不太可能。 

用這個角度來類比"教學"這件事。如果教材是食材,烹飪技術是教學方式,那無聊的教材+你聽我說的教學方式可能等於讓人不感興趣的一堂課。可是大多數學生還是會被逼迫坐在那裡學習,因為整個社會告訴他他所學習的是"有用"的知識,所以他非學不可。面對這樣的狀況,學生對付無聊的花招就不少了,然後老師就要回過頭再去應付學生的各種花招,於是一堂課就花很多時間在想辦法諜對諜,在"管理"學生。 

所幸,現在開始有很多老師開始思考,我們是不是該換個比較有趣的教學方式?教學方式的改變如同烹飪技術的改變,食材一樣不是很好吃,但換上厲害的烹飪技術,一樣可以把食材處理得美味,讓吃的人能夠吃得津津有味。於是透過厲害的教學設計,孩子就能將課堂上所想傳遞的充分吸收,變成自己成長的養分。這也是我在教學現場裡思考的。 

但我仍覺得不夠。不夠的原因很簡單,覺得就算洋蔥、紅蘿蔔、高麗菜很有營養,也不能每天只吃這些吧?華文閱讀的世界如此宏大,我們就只能一學期教12~15篇文章(然後這12篇文章還是被教科書業者這裡刪那裡減過的內容),然後妄想孩子們在這麼有限的教材中看見或思考更多東西?最終,我仍舊對"教科書"產生了極大的不滿足感,於是我決定出走。 

我所奢望的,大概是以美味多樣的食材,配上厲害的烹飪技術,讓孩子們能嚐到一道道出色的佳餚,愛不釋手吧?學習,難道不能是這麼美好的事嗎? 

【 2016.08.31 】

返回上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