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只閱讀,更深入思考

文|喜閱樹負責人 梁虹瑩老師


現在的書量這麼多,怎麼看?

這對我來說其實不太是個問題,因為我從小就不是個會海量看書的人。我雖然有閱讀的習慣,但對文字量太多的書沒耐性 (所以不喜歡看金庸那種看半天還看不完的書...),所以我只希望挑一些自己覺得有意思的書,「精緻地看」。


「精緻地看」對我來說是種從小就有的習慣,可是當時不懂那種功效,長大後才發現這種妙用。

所謂「精緻地看」,是對於每一本書我都會深入地去想。一本好書能藏許多深刻的寓意在其中,別人可能只能看到一二,我卻老能想到二三四五六,而且廣泛地連結到我的生活中或是與不同知識相串聯,形成一個知識的網絡,因此形成我好像有看過「很多書」的假象。


其實並沒有。


簡單來說,我只是慣於「深入思考」,將所讀的東西深入自己的人生或這個世界。後來聽說,這個叫做「閱讀素養」,也就是108課綱中整個國文科的核心精神。

我不是個會海量閱讀的人,只是那無礙於我成為一個有閱讀素養的人,因為最終,我相信我們所有的閱讀行為只是要讓自己的人生可以更好,所以不用強調讀得多,卻要訓練孩子們讀得深,好好思考的能力。


最近開始進學校和老師們推廣「素養導向的讀寫教學」,基本上大多以單篇文章為主。就如同學校的課文一樣,一篇一篇,但精細地帶領孩子閱讀和思考,照樣能把孩子的閱讀理解能力培養起來,進而擴充到其他形式的閱讀。


而且我們的閱讀課不只有國文課習慣的抒情和敘事文,更加入許多生活說明文和科普文類的閱讀練習。除此之外,還有孩子們最喜歡的影像閱讀,讓孩子們可以練習各種文類的閱讀能力,應付學業也應付生活所需!


不只閱讀,更要會思考,讀得懂、讀得深,才是更符合新時代的閱讀力!


【 2020.11.06 】

返回上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