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佈時間 | 2021-04-09 12:47:00 |
文|喜閱樹負責人 梁虹瑩老師
最近看了一部經典電影《刺激1995》。
不知道有多少人看過。但我提及這部電影時,有好多朋友都情不自禁來留言,極言電影有多好看,自己有多喜歡。我懷抱著一個無比期待的心情把電影找來看。
電影在敘述一個銀行家被判謀殺罪,進入惡名昭彰的監獄,被關了幾十年的故事。獄中的生活自然險惡,而他獨特的氣質也莫名吸引一些人的關注,這些關注為他帶來一些麻煩,但也為他帶來一些好的部分。比如說,讓他因此有機會結識一個非常好的朋友,一個聰明而有勢力的黑人(電影另一個男主角)。
讓他獄中生活起了較大變化的是因為他的金融及法務知識幫助到了「長官們」,因此他成為獄中獨特的存在。接著,他不必再像一般牢犯整天只能做一些粗重的工作,他離開了原本在洗衣場的勞動工作,進入破舊的圖書室。但把他安置入圖書室的主因是讓他有機會協助需要被他的專業能力協助的「長官們」。於是,圖書室成為他主要的工作間。
再後來,他想要擴充圖書,讓囚犯們有更多書可以看。典獄長雖說不可能會有多餘的經費,但他仍想方設法地達成目的。在他多年的努力下,圖書不但增加了,甚至擴大了獄中圖書館的規模,很多囚犯不但有書讀,他也讓很多囚犯有機會升學。
看到他的「獨特」是從哪來的嗎?他和裡面許多逞兇鬥狠之人最大的不同,大概是他擁有「知識的力量」,那讓他成為獄中獨特的存在。
更讓人驚訝的是,後來事實證明他真的沒殺人,卻被錯判枉坐了幾十年牢,送葬大好人生。我們可以想見,一般人不太能在這種狀況之下還能如他一樣沉得住氣,甚至改變自己的命運。是什麼讓他有機會堅毅地生存下去,甚至開始改變周遭人和周遭環境?
我想,答案也是一樣的,就是因知識而生成的「智慧」,讓他看待人生的眼光和其他人不同,讓他有和人生逆境對抗的堅毅。
美麗的鳥兒不會被牢籠困住。這是他的好友對他的詮釋。
長大之後,我們漸漸能明白生活不容易,但我相信閱讀能帶給我們讓自己人生更好的力量。但是好的閱讀能力及習慣需要培養,這也是我身為一個國文/閱讀老師覺得能帶給其他人最大的禮物。
一起來閱讀吧!路上有寶物,要出發才能找得到。
【 2020.01.05 】
Category | 讀寫教育 、閱讀與寫作 |
發佈時間 | 2021-04-09 12:46:00 |
文|喜閱樹負責人 梁虹瑩老師
現在的書量這麼多,怎麼看?
這對我來說其實不太是個問題,因為我從小就不是個會海量看書的人。我雖然有閱讀的習慣,但對文字量太多的書沒耐性 (所以不喜歡看金庸那種看半天還看不完的書...),所以我只希望挑一些自己覺得有意思的書,「精緻地看」。
「精緻地看」對我來說是種從小就有的習慣,可是當時不懂那種功效,長大後才發現這種妙用。
所謂「精緻地看」,是對於每一本書我都會深入地去想。一本好書能藏許多深刻的寓意在其中,別人可能只能看到一二,我卻老能想到二三四五六,而且廣泛地連結到我的生活中或是與不同知識相串聯,形成一個知識的網絡,因此形成我好像有看過「很多書」的假象。
其實並沒有。
簡單來說,我只是慣於「深入思考」,將所讀的東西深入自己的人生或這個世界。後來聽說,這個叫做「閱讀素養」,也就是108課綱中整個國文科的核心精神。
我不是個會海量閱讀的人,只是那無礙於我成為一個有閱讀素養的人,因為最終,我相信我們所有的閱讀行為只是要讓自己的人生可以更好,所以不用強調讀得多,卻要訓練孩子們讀得深,好好思考的能力。
最近開始進學校和老師們推廣「素養導向的讀寫教學」,基本上大多以單篇文章為主。有學校老師問我:「老師,那你怎麼處理『書籍閱讀』這個部分呢?」
「這是一個重要的好問題。」我回。「對於書籍的部分,我建議讓孩子們一學期讀一本書就好,至多兩本。我們可以把這本書切成好幾個章節,讓孩子們一堂課討論一部份就好,深入地討論,這樣才會真正有效益。」老師們點點頭。
而在喜閱樹,我們將化為一個個營隊,三天18個小時的課程,相當於一整個學期的閱讀課。此間,我們將帶著孩子好好地深入閱讀、討論一本書,讓孩子們未來在讀書時,不只看過,更能開始習慣性地思考,並連結至自己的生活中,練習這種看一本書勝過看十本書的能力。
【 2020.01.04 】
Category | 讀寫教育 、閱讀與寫作 |
發佈時間 | 2021-04-09 12:45:00 |
文|喜閱樹負責人 梁虹瑩老師
「老師,我的孩子都不會寫作文,他都不知道要寫什麼,怎麼辦?」這是我很常遇到的問題,然後我也常常在想:「對啊!怎麼辦?」
寫作很難,教不會寫作的孩子寫作,更難。
自從上學期我們上學期的閱讀高階課轉向成【閱讀與寫作進階班】後,我開始努力鑽研、思索不只教閱讀,還要同時以作文為產出的教學方式。
說真的,才2.5個小時的課程,要讓孩子同時完成「閱讀」字量有點多的文本,與自身發生連結,再產出相關的文章,我覺得這個難度高到讓我都覺得極(想)度(罵)吃(髒)力(話)。(所以常常不小心就上到3個小時了,嗚嗚...)
最終課程的結果雖然都順暢過關,但其成果還是讓我自己不滿意。我開始和人討論,尋找有關的書目閱讀,甚至自己組了老師共學團開始準備認真親自練習寫作文。在努力之下,還是有不小的斬獲。最大的學習是:
如果我要讓孩子寫出一篇好文章,我必須為他搭建起 #思考的鷹架!!
這個部分其實跟閱讀有點雷同。我要孩子真正能讀通讀懂一篇文章,我會透過問題為他搭建起「閱讀的鷹架」,讓他可以循序漸進地深入理解。
一樣,如果我要孩子寫出一篇好文章,我就必須為他搭建「思考的鷹架」,讓他循著脈絡思考後,最後整理成一篇文章。
可問題是:時間才2.5個小時,得閱讀、得思考、得寫作,議題還常常不是很容易。(比如說有一周我們要教「改變歷史的傳染病」,透過這個題目和大家一起討論新冠狀病毒) 究竟如何帶孩子完成這複雜的歷程?
研究了半天,最近終於找到一個好模式。
首先我們會先讓孩子閱讀影片及文字文本,然後羅列出幾個問題來共同討論。等孩子腦中有基本認知後,會有思考練習題和寫作練習題兩個部分可供選擇。
想挑戰寫作練習題的可以在腦中思考那幾個思考練習題後,就直接把它整理成一篇文章,慢慢寫出來(此為高中生標準)。如果無法直接完成寫作練習題者,只要完成思考練習題即可(此為國中生標準)。
這樣的課程模式可以套用在各種閱讀寫作課程裡頭,讓孩子慢慢習慣怎麼思考、怎麼整理自己的思考,接著寫成文章。
在喜閱樹的寫作課程裡頭,我仍舊強調寫作不是套用模式的事,而應該是 #將自己的思緒結構化地以文字表達的過程。然而因為目標不同(而且很難),所以訓練途徑會長得不一樣,但這絕對是對孩子一生都有幫助的重要能力。
無論閱讀,無論寫作,我們最在意的是孩子的思考。思考自我,思考他人,思考世界,思考我們如何與他人,與這世界形成和諧共存的關係,我認為是更重要的事。
如果你是家長,為孩子的閱讀與寫作問題很焦慮,不妨讓孩子來我們這邊上課看看吧!過程或許不容易,但堅持一段時間,孩子一定能感受到自己的學習與成長。
如果你是老師,為所謂素養導向式的教學很焦慮,也不妨來我們這裡觀課吧!喜閱樹的教室隨時開放,我們隨時歡迎教育同好們和我們一起努力!
【 2020.03.06 】
Category | 讀寫教育 、閱讀與寫作 |
發佈時間 | 2021-04-09 12:38:00 |
文|喜閱樹負責人 梁虹瑩老師
到底是從什麼時候開始覺得自己不會寫呢?
反過來說,一般而言,很少人覺得自己會寫、愛寫。
這件事在某些人身上或許是對的,但放在我身上,絕對是莫名其妙。
我從小愛看書,偶爾會寫日記。那些小學時寫的日記就長大後的自己看來,也還算寫得挺不錯。我喜歡文字,習慣以文字抒發心情,那我怎麼認為自己不會寫?
仔細思考這件事,你不得不說這世界太多暗示,暗示很會寫作的人應該長怎樣。比如說:
1. 文字華美。彷彿由各種修辭組成的文句才是好的句子,不能口語,不能白話,當你想不出那些富麗堂皇(其實裡頭也許多抄寫)的句子時,你就是不會寫。
2. 細膩動人。你要會把一個細微的心情寫成一頁,那所有反覆曲折幽微都要能夠細膩的描摹,那才叫做會寫。反之若是只寫得出一句話來形容,那也稱不上會寫。
3. 題材創新。所寫的東西要是別人意想不到的,沒寫過的,那才是好的題材。第一次寫的都叫好,第二次以上寫的就是老梗,沒人想看。總是能有創新的題材或寫作手法,那才是厲害。否則,就是二流的寫手。
4. 所寫的內容要叫人拍案叫絕或感動人心。結構縝密,引人入勝,情節高潮迭起,令人欲罷不能,或淚如雨下。
以下可能還能列出一些,但我懶得列了。總之,這些都叫做「很會寫」。因為我寫的東西從來不符合上述特色,所以我從不認為自己是個「會寫」的人。
覺得自己不會寫也就不愛寫了,更別說要「教寫作」。我惦惦自己的能力,自覺沒有教寫作的本錢,所以認真教起了閱讀。但「寫作」終究是國語文教育中擺脫不了的一塊,因為需要,還是乖乖回到了「閱讀與寫作」的教學,於是我開始鎮日思考著:
寫作的目的到底是什麼?
我到底要訓練孩子什麼?
我們的寫作課到底要長怎樣?
我算是個會寫作的人嗎?
我真的能教嗎?
幸好我還是個有「閱讀素養」的人,感到困惑就從書裡找答案。
我從《美國讀寫教育改革教我們的六件事》這本書看起,然後一開始就讓我震懾,裡頭寫道:「教寫作的第一件事就是:認識讀者。」
真的是我的天啊,這是我從沒想過的事,但這是我在出來創立喜閱樹後,因為必須寫FB文章後一路都得努力鑽研的事。
我這篇文章到底是寫給誰看的?
到底是誰會看到這篇文章?
我要怎麼寫別人才會想要繼續看下去?
我的讀者們到底關心怎樣的內容?
這是行銷式寫作要思考的一些重要事情,難道,教導孩子們寫作時不需要?
而有趣的是,書中也同時提到,如果孩子認為他們唯一的讀者是「老師」,那他們也很難寫得出好文章。所以在寫作教學中,其實也 #重視成果發表,唯有讓他們知道他們的作品有其他讀者,他們才能更加努力寫出好作品。
再來,書中還提到:在這套讀寫教育系統中,老師要教寫作,他們會要求老師要「自己會寫」,因此在研習之中,他們會直接要求老師們在研習中寫作之外,有些甚至要求老師們要有作品在刊物中發表。
很嚴格吧?但,難道不應該嗎?
我這才想到我一直以來不敢教寫作的原因,因為我覺得自己寫得少,我不確定給我一個題目,要我在寫作之時,我是否能在時間之內寫得好?
倘若我不知道在限時之內,如何快速地分析題目、取材、架構文章並書寫,那我該怎麼「教寫作」?倘若,我不懂當時該有的思維運轉。
那麼,有多少國文老師做得到?那,又有多少國文老師能好好地「教寫作」?
我們會寫嗎?我們愛寫嗎?
會評量的人不見得真的會創作,那,不會創作的人能教嗎?
我知道我必須開始寫。除了找老師組織寫作共學團之外,和老師們一起寫,我也開始練習,將自己的想法一一寫出,直至我形成這種「寫作習慣」。
許多孩子們都跟我說:「我不會寫、不愛寫,我不知道怎麼寫。」的確,我也不會寫、不愛寫,不見得知道該怎麼寫。但我知道,在這幾年來必須寫FB文章的過程中,我的確越磨越熟悉,越來越會寫了。
沒有一種熟悉,不需要千錘百鍊。我們也不用希冀自己一步登天,但能一次一次調整,反覆琢磨,持續修改,讓創作出來的文章越來越滿意就好。那些厲害的作家不見得是因為他們的天份過人,但我相信他們在寫作上的努力絕對是過人。
在《寫作是最好的自我投資》一書第一章的題目是:「會說的人很多,能寫的人太少。」所以會寫作,成為一種莫大的優勢。然而寫作就是個需要千錘百鍊的功,要將腦裡的資訊整合成一篇文章,還要讓人看得懂、喜歡看,絕對包含許多技巧和細節安排。那該如何學會?
說再多都不如開始練習寫。我決定開始自己寫,也帶著孩子開始一起想,一起寫。
【 2020.05.29 】
Category | 讀寫教育 、閱讀與寫作 |
全部文章 |
焦點文章 |
讀寫教育 |
教案分享 |
閱讀與表達 |
閱讀與理解 |
閱讀與寫作 |
閱讀與寫作初階 |
閱讀與寫作進階 |
閱讀與寫作出版品 |
國文會考 |
工作坊 |
影音專區 |
冬夏營隊 |
其他 |